量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投研服务平台

滑动了解更多

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出国内首款PbS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

发布时间:2022-08-05

 

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、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唐江教授团队与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合作,制备出一种适配硅基读出电路(ROIC)的顶入射结构的光电二极管,实现了30万像素、性能可媲美商用铟镓砷(InGaAs)的短波红外芯片,为国内首款硫化铅胶体量子点(PbSCQD)红外成像芯片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《自然·电子学》上。

 

唐江教授团队根据PbSCQD的特性,设计出了适配硅基ROIC的顶入射结构光电二极管,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验优化器件结构,使耗尽区靠近入射光,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与收集,从而提高器件外量子效率。针对磁控溅射中高能粒子对PbSCQD界面的损伤,通过引入C60界面钝化层降低界面缺陷,通过驱动级电容和电容-电压测量分析证明了探测器缺陷浓度降低至2.3×1016cm−3,接近广泛研究的PbSCQD光电二极管的最佳值。文中报道的顶入射PbSCQD光电二极管的外量子效率达63%,探测率达2.1×1012Jones,−3dB带宽为140kHz,线性动态范围超过100dB。

 

基于最优的PbSCQD光电二极管,团队进一步实现了国内首款PbSCQD成像芯片的制备,其分辨率为640×512,空间分辨率为40lp/mm(MTF50),具有可与商用InGaAs成像芯片媲美的成像效果,并且其外量子效率高于国外报道的PbSCQD成像芯片。此外,文中展示了PbSCQD红外成像芯片在水果检测、溶剂识别、静脉成像等方面的应用,证明了其在广泛的应用潜力。

 

来源: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

 

最新资讯